语言学习的特征(以英语为例)

2009/9/30 10:02:18 自力教育 [29337]

一: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语言学家认为,获得外语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习得,二是学得。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理解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而获得的语言能力。中国学生是在母语为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的,所以在习得过程中,母语会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对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是正迁移,对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的叫做负迁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母语,发挥其正迁移作用,推动英语学习的进程。
  1. 对比英汉表达差异,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1)利用报纸进行英汉翻译
  要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和影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中、西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异同的对比,《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就是辅助这方面教学的理想素材。该报每期都刊登很多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熟知的信息与报纸上的英语表述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笔者一般每周安排两节报刊阅读课。课上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笔者会启发学生找出一些英汉表达有差异的句子或短语让学生当堂翻译。为了巩固这些差异,笔者通常在第二天早读课上先用汉语与学生一起回顾所阅读的信息,之后让学生给出对应的英语表达。学生们一般都崇拜明星,对发生在明星身上的事情也相当感兴趣,所以笔者还要求学生定期阅读明星聚焦体坛快讯版面的文章,并选择其中的一、两篇做翻译练习,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心境下体会英汉表达差异。
  (2)利用辞典加深对词汇意义和用法的了解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英语中有许多词和概念与汉语都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教授词汇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笔者还提醒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课文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应在适度了解其他常见用法和搭配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词汇使用情境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2. 要求学生长期进行英汉短文写作,提高对两种语言差异的敏感性
  英语写作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笔者在高一起始阶段就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通过复述、改写、记日记、给老师写英语电子邮件等方式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表达。如笔者曾选择《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上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用英文写文章概要,或要求他们用汉语重新描述读过的文章内容。长期的英、汉语短文写作提高了学生对这两种语言差异的敏感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二: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它包括语言能力,即学习者在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基础上拥有的遣词造句能力;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即学习者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能够得体地使用此种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 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运用语言,逐步形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量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场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如角色表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通知、写短新闻等,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英语表达思想。
  2. 加强报刊阅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阅读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通过阅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学生不仅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情感体验,还能广泛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笔者在教学中坚持选用报刊文章、诗歌、散文和经典小说等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上的文章题材丰富,不仅有时事报道,还有异国文化风情介绍、校园学习生活报道和小说连载等,阅读这些表现真实生活的语言,不但可以让学生间接地体验人生经历,体会世事变迁,还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激发了其想象思维。
  3. 播放视听材料,营造语言学习环境
  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原汁原味的英文,帮助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笔者经常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英语视听材料,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授人教社2000版旧教材中的At the Tailor's ShopA Tale of Two Cities两篇文章后,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百万英镑》和《双城记》两部英文原版电影,并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对白辅助学生对比学习。另外,笔者还利用周末为学生放映浅显易懂的英语版动画片《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强化其用英语进行思维。